連載· 13 |《變風量空調系統(tǒng)》——2.7變風量空調風管系統(tǒng)設計
2017-09-15
2.7 變風量空調風管系統(tǒng)設計
2.7.1 設計指南
空調風管系統(tǒng)設計,對于確保空調系統(tǒng)運行有效和節(jié)能,是一個很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變 風量空調的送風系統(tǒng)設計,有兩個基本要求:①變風量末端裝置的運行需要送風管內有 一定的靜壓;②這個靜壓值在整個系統(tǒng)運行過程中應保持穩(wěn)定,以利于末端裝置的穩(wěn)定 運行。所以,變風量空調的送風系統(tǒng)一般都設計成中速、中壓系統(tǒng)。當然,它也可以設 計成低速低壓系統(tǒng),但是,除了風管尺寸變大以外,還要注意滿足系統(tǒng)靜壓控制的要求 和末端裝置運行所必需要保持的靜壓值。在風管設計中遵循以下原則,可在系統(tǒng)的初投 資和運行費兩方面取得一個合理的平衡。
(1)風管應盡可能按直線布置。
(2)采用標準長度的直線管段,將各種變徑管和接頭的數(shù)量減至最少。
(3)若安裝空間范圍允許,建議采用螺旋圓風管。
(4)采用等半徑彎頭而不采用或少采用帶導流葉片的直角彎頭。
(5)中壓風管系統(tǒng)從主風管上接出分支管時,應采用圓錐形接頭(對圓形支管)或 45°馬鞍形接頭(對方形支管)。
(6)末端裝置入口連接的送風支管,不得采用軟管。
(7)與送風散流器相連的送風軟管長度不得超過 2m。
(8)避免兩個或更多風管配件連續(xù)緊靠在一起安裝,這樣會使壓力陡降。
2.7.2 設計方法
變風量空調系統(tǒng)風管計算方法與定風量空調系統(tǒng)基本相同,常用的有:等摩阻法(流 速控制法)和靜壓復得法。
空調通風設計中,通常把風速 v ≥ 12m/s 者稱為高速風管,v<12m/s 者稱為低速風管。 高速風管可減小風管截面,節(jié)省建筑空間,但增加了風管阻力和風機壓頭,適用于大型系統(tǒng)。高速系統(tǒng)需采用靜壓復得法計算,以保證管內各點靜壓接近。低速風管截面相對較大,但降低了風管阻力和風機壓頭,適用于中小型系統(tǒng)。目前國內的變風量空調系統(tǒng) 大多為低速風管,系統(tǒng)采用等摩阻法計算。
低速送風系統(tǒng)等摩阻法計算推薦的設計比摩阻為 1Pa/m,設計時可按此值選用送風管 的風速。變風量系統(tǒng)一般不設回風末端,故各房間無回風量調節(jié)功能。為使各房間回風 量比較平衡,宜減小回風管阻力,比摩阻可取0.7~0.8Pa/m。此外,也常采用吊頂集中回風。
末端下游送風管阻力不宜過大,以免降低單風管末端上調節(jié)風閥的閥權度,影響 風閥的調節(jié)性能。風速應控制在 4~5m/s。末端下游送風管也宜采用鋁箔玻璃纖維風管, 以強化消聲功能。
在末端下游送風管與送風口間常采用軟管連接,能起消聲和接駁作用。由于軟管摩 阻較大,直軟管 3m/s 風速的比摩阻相當于同徑內表面光滑風管 8m/s 風速下的比摩阻, 因此軟管長度不宜大于 2m,且不宜彎曲,應直而短。風速應控制在 3m/s 以內。
表 2-8風管風速建議值
注 :通風機和消聲設備之間的風管,其風速可采用 8~10m/s;采用具有消聲功能的風管時,主風管流速可采用 7~10m/s。(GB 50736—2012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(jié)設計規(guī)范》)
2.7.3 風管布置特點
送風系統(tǒng)建議采用環(huán)形風管連接方式,如圖 2-9 所示。環(huán)形風管布置方式可使氣流 從多個通道流向末端,從而降低并均化風道內的靜壓,減小出口噪聲,并為將來擴展末 端容量提供了基礎;但缺點是增大了風道尺寸和投資。
圖 2-9 環(huán)形風管接管方式圖
回風系統(tǒng)建議采用吊頂回風,在吊頂上部空間形成一個大的靜壓箱,使吊頂內的靜 壓相對穩(wěn)定,各點靜壓差為 10~20Pa。當各末端的送風量變化時,自然導致室內的靜壓 變化,使回風量隨著改變。吊頂回風有利于自然平衡室內送回風量,使室內壓力不受送 風量變化的干擾。
2.7.4 風管保溫
風管常用絕熱(保冷)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術性能見表 2-9,建筑物內風管(平面) 保冷經(jīng)濟絕熱厚度見表 2-10。
表 2-9風管常用絕熱(保冷)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術性能
表 2-10建筑物內風管(平面)保冷經(jīng)濟絕熱厚度(mm)
注:室內通風房間的環(huán)境溫度一般可按 29℃計算;空調房間環(huán)境溫度可按 26℃計算。橡塑材料熱導率為 0.0338 W/(m·K),硬質聚氨酯熱導率為 0.0253 W/(m·K)。